Responsive image Responsive image
活動報導
臺灣堯舜禹文化學會 慧行盃的特色,除了設立全國泳賽獨一無二的「進步獎」之外,還有在每一場賽事的開幕典禮中,更有難得一見的一群12歲左右的救生小天使們操演的「救生示範表演」。因為「全民救生教育」是二十一世紀的主流趨勢,該協會在全國各地舉辦的游泳競賽場合,場場皆有救生小天使的救生示範表演,此乃藉「游泳、救生」從小培養國家未來主人翁高廣的志氣,如此的往下紮根,我們的國家才有光明的未來。他們還曾到北京、南京、柳州做救生示範表演,推動救生交流以及兩岸和平,他們也將繞著世界跑,落實推動世界和平的宏願。 < <詳全文>>
石之美  找到久已忘記的自己石頭是經過長時間的風雕水練的,所以石頭跟風水有關。古人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陰功。現在的人強調要環保愛地球,那麼一定會愛石頭,這樣的人就是在積陰功了,而能愛石頭的人更能像石頭一樣謙卑地聽課學習,並藉石頭參透領悟如何化解人生的困境,轉命運為運命,這就是「石來運轉」的真實義。 <<詳全文>> 107.01.21
石之美  找到久已忘記的自己人到人間界是為了要學習,學習要有出息。人要能掌握生命價值的唯一重點,就是要有出息。藉著好的作息,才能夠有好的出息。中國文化,要有好的出息,都是按照著定靜安慮得而來。
不管何種的精華,其源起都是來自於石頭。要反璞歸真,回到最根本的石頭,以石頭為本,當作根本,栽培之。要認識到石頭的最根本,越來越突破,到一定的境界,再來多聽一堂課,就能夠藉物明道。 <<詳全文>> 106.11.05
風生水起 氣韻生動大自然的縮景藝術就是石頭。萬物之靈可以藉物明道。石頭是大霹靂的舍利所落定,是萬靈之物。萬物之靈與萬靈之物,彼此之間相知相惜。任何一顆石頭都是傳承有序,跟石頭相應,石頭就記載著所有的一切,整個石頭當中就有龍宮寶藏。
中國文化的特色:不以成敗論英雄,但以氣節分高低。英雄不怕出身低。骨氣是用在改善生命,氣節是用在經營生命。人生有兩條路,一條往所得去努力,一條是往值得去一鼓作氣。有些人在所得當中,還是會得不償失。 <<詳全文>> 106.10.22
石之美  找到久已忘記的自己 禮讚山河大地是很重要的,當一個人會禮讚山河大地、對大地稱揚讚嘆的時候,也就是說,當一個人可以介紹石頭,介紹一粒沙中有三千大千世界,表示他對於山河大地的縮景藝術「石頭」一定很親近。一個人只要有容身之地,敗部復活絕對不是問題。關鍵在於是否有禮讚山川大地,石頭是山川大地的縮景藝術,一個人對於石頭能夠禮讚,則是對於山川大地禮讚,所以,禮敬山川大地,禮敬石頭,一個人自然就會有容身之地。
  千萬不要小看眼前的石頭,石頭是人類的老祖宗,我們都要敬之、重之、愛之。 <<詳全文>> 106.10.14
石之美  找到久已忘記的自己以前的傳承,用的是師承制,而非學院制。學院制只會活過人生,不會活出人生,因為用的是思考,而不是領悟,參透,所以會得到阿茲海默症等。師承制是要讓你領悟,悟後起修就很快了,而非像學院制一樣要思考分析。世間的學問要用思考、分析,卻不能導引看破。師承制入門的地方就是石頭。石頭你要去領悟,參透、看破它。石頭有皮為破,不是要你扯破,而是看破。思考、分析所累積的能量,到最後都會放棄;參透、看破所累積的能量,到最後會放下。
石頭是來自於大霹靂,藉著石頭落定在哪裡,就會安定。古人學石頭,就是要學定。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把石頭當根本,而非當資本。 <<詳全文>> 106.10.08
石之美  找到久已忘記的自己到底是明天先到還是剎那之間突變的想法會先到呢?面對無常,二千五百年前的佛陀,早就提出方法,這與石頭有何關係呢?佛陀是在苦行林中、菩提樹下、金剛石上而開悟,佛陀就是教我們如何真空生妙有的方法,就像力克.胡哲一樣,他生來一無所有,卻活出一無所缺,佛陀也是將他從一無所有提升到一無所缺的方法,傳承給世間人,學佛應該是要這樣的去學。
人一定要建立天人合一的觀念,若欠缺悲天憫人,佛法無法傳承。所謂「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做不到水落石出,無法繼絕學。藉大方而落落大方則石出,石出則落定,佛陀是藉石頭入甚深禪定,定裡面有一個動態的平衡,進入定(落定)、靜(是一種恆一的動)、安(安身)、慮(將千頭萬緒過濾)、得。 <<詳全文>> 106.10.01
石之美  找到久已忘記的自己人要善用自己的意念,要懂得自己的意識形態,自我鍛鍊後,境界就會顯現。對於形而內謂之器,形而上謂之道就會有概念,就會有境界。所以,懂石頭者,要先在形而內下功夫。 儒家道家思想的總核心在絕學,絕學的基礎在石頭。大塊假我以文章,濃縮的表法是石頭。與石頭的相處之道,就是絕學的源起。 <<詳全文>> 106.09.24
石之美  找到久已忘記的自己人在世間要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而百忍才能太平,所以人生要堅忍。石頭又稱為「堪忍」,你栽培石頭,石頭才會栽培你。以石頭為資本是利用,以石頭為根本是栽培。石頭要如何栽培,用絕學來栽培。
石頭是「悟空」,空是如何形成的?就是藉著時間而形成的。人要賺到時間,就要認識時間、突破時間。藉由石頭而悟空,從我空、法空、進入空空,才能與石頭結合在一起。藉石頭可以了解一切,不只是改善生活,更要經營生命。 <<詳全文>> 106.09.17
石之美  找到久已忘記的自己人類萬生萬象最根本的還是石頭,石頭有皮為破,要看懂石頭。藉著石頭多拓展自己的心靈空間,上達九天之高、下通九地之深,空間大了就能放下,看得破、放得下,才能提得起。
無法放下者,容易形成自私的另一種說法,即是自殺。自私和短視是一體之兩面。短視的人以為自殺就一了百了,人類的各種宗教,就是想要扼絕短視,但卻一直沒有辦法。教育就是為了遏止自私和短視。 <<詳全文>> 106.09.10
石之美  找到久已忘記的自己對於問題,不管是考究、研究、講究,若碰壁了,要如何突破呢?石頭是最古老的,石頭滿是滄桑,都記載在石頭的皮膚上,向石頭請教,看到開心,就會心開意解,竟會與石頭心心相印。山有水則靈、水有石則活。向石頭學,可以活出青山不老,綠水長流的生命。 <<詳全文>> 106.09.03
石之美  找到久已忘記的自己石頭是深情款款,它正在款待您,因為有地球以來就有石頭,地球上的石頭都有皮,而且皮膚都是很完整的;月球上只有石塊而沒有石頭,而石塊是沒有皮膚的。石頭有皮膚就可以呼吸,石頭有皮就會形成一個「破」字。所謂「石破天驚」,認識石頭就會認識天,就會天賜洪福。 <<詳全文>> 106.08.27
石之美  找到久已忘記的自己石頭記載很多老祖宗的故事,有石頭的地方必有故事,有故事的地方必有文化。所有文化的源起就是石頭,人類任何瓶頸,有障無礙的突破點都在石頭,就像張良遇到黃石公一般。
人是萬物之靈,石頭是萬靈之物,石頭是雲之根、地之骨,石中有火、不打不出。一粒沙中有三千大千世界,一念也可以化三千,雜念紛飛是無法整理、要靠打理。否則人的最後一念是沒有自主性的。人的一生不要怕打擊,因為這個世界是無常的。 <<詳全文>> 106.08.20
石之美  找到久已忘記的自己就像雞蛋由裡面自己突破就是新生命,雞蛋從外面被壓破就是死亡。石頭與礦岩的差別在於石頭有毛細孔,是有氣息在出入的。石頭可以在山之巔、海之深,都無所不在,石頭的氣場也無所不在。人有氣場,卻無法在山之巔、海之深存在。所以人要以石頭為老師,要像石頭一樣,始終生生不息、永遠在突破,不要被生活壓力,從外面被壓破。 <<詳全文>> 106.08.13
「石來運轉」講座大自然的縮景藝術就是石頭,把大自然無一有缺的呈現於拳掌之間,「拳石容天下,石小乾坤大」,地球就是一顆大石頭,地球旋轉產生時間,石頭裡面都是時間,再多看石頭一眼,「石是門,美是心的家,走進去,找到久已忘掉的自己」。 <<詳全文>> 106.08.06
「石來運轉」講座明白了「人溺己溺」的真實義之後,就能清楚大禹治水為何要「導河積石」。所謂「山有水則靈、水有石則活」,「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石小而不積」,因為「拳石容天下,石小乾坤大」。石頭與礦岩的差別在於石頭有毛細孔,石頭有皮就是「破」,再多看石頭一眼,一旦「看破」就能從跨越、跳越、飛越,進入穿越,穿越時間、空間,從石頭裡面「找到已經忘掉的自己」。以柔軟的心,跟堅硬的石頭對應,就可以從軟硬進入方圓,從方圓進入規矩,從規矩進入圓滿,這就是「石來運轉」。 <<詳全文>> 106.07.30
「大禹文化與世界文明」講座」習近平主席提倡的「一帶一路」是古老的靈魂走一回,中國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一帶一路」,所以「千年走一回」的「一帶一路」,並不只是一個經濟實體,而是一個文化理念,就是中國如何與世界各民族共存共榮,互融互攝。文化講「安居樂業」、文明講「順天應人」,此華夏(大禹)文明與世界文明應有積極互動,才能為世界和平帶來新希望。 <<詳全文>> 106.06.03
「2016華風國際盆栽雅石藝術」會員成果首展有句話說『天雕勝人雕』,雅石是天然而未經人工琢磨的原石,是大自然經過上億年的熔煉、淘洗、打磨而成的傑作,而雅石本來就是親民而雅俗共賞的,藉由舉辦石展可以讓大眾看到收藏家珍藏的雅石,不僅大飽眼福,更是心靈饗宴,所以要對提供雅石參展的收藏者致上最高敬意,尤其是幕後的推手─吳坤連理事長及榮譽顧問謝祖錫,更是功不可沒。 <<詳全文>> 105.11.06
賞石文化與世界文明講座林博士談到柳州石都的賞石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今日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總書記因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故能面對詭譎的世界局勢,顯出大國的自信,掌握中國未來發展的正確方向。在習總書記推動「同心協力建設文化中國」的當下,我們普及賞石文化、讓國人更深入瞭解奇石鑑賞之可貴,不只是在提振經濟、發展產業,更是在提升國人在中華歷史文化上建立更廣大的認知與認同。 <<詳全文>> 104.10.24
賞石文化與世界文明講座這場講座是由「海峽兩岸慧行賞石文化協會」及「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所聯合主辦,該系列講座之首場是在7月18日由臺灣資深賞石名家林呈財博士所主講,內容多元而深具啟發性,引起極大的迴響,第二場次之講座乃應眾多聽眾之要求而繼續在彝倫堂舉辦。活動一開始,主辦單位劉雪筠會長致詞表達對與會嘉賓的歡迎之意,並說明國子監吳志友館長雖因公務遠行,但仍非常關心此次講座,特別委請劉會長精要介紹國子監彝倫堂的歷史沿革與文化價值。 <<詳全文>> 104.08.15
賞石文化與世界文明講座林博士深入淺出、旁徵博引的精湛講演,讓每一位聽眾聚精會神聆聽,全場反應熱烈、掌聲不斷。為時一百五十分鐘的演講,與會人士聽得意猶未盡,表示真是一場難得聽聞的精彩演説,希望林博士安排出時間,繼續進行接下來的兩場講座,可以聽到更精彩的內容。柳州市原政協副主席徐偉崇讚嘆林博士具有深厚的國學功底和淵博知識,將跨領域的多項研究深入淺出地帶入賞石文化,並與孔孟聖學之精義互相結合,尤其令人感動,征服了不論是否懂得賞石的來賓。柳州奇石館朱館長全程不斷作筆記,並熱情邀約林博士也能到柳州舉行賞石文化講座。 <<詳全文>> 104.07.18

建議使用I E 11.0 以上瀏覽器及 1024*768 解析度/最近更新日期: 2018年10月23日
Copyright 2015 海峽兩岸慧行賞石文化協會 All Rights Reserved 著作權所有
尊重智慧財產權  請勿任意轉載